狗狗的眼睛是黑白的吗?
狗的眼球呈黑色并不是因为它的眼睛“瞎了”,而是狗的瞳孔反射的一种特殊现象! 人的眼球结构图与狗的眼睛结构大致相同 但与人大不相同的是,在视网膜中,人和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有“黄斑”这个结构,而狗没有。有黄斑的存在可以保证人们获得良好的立体视觉,从而更好地判断距离和方向;但失去黄斑之后,狗只能看见物体的轮廓而无法分辨出细节上的差异,这反而使它们的视野变得更为广阔(狗约是人类的4倍)! 所以如果将一只狗放到陌生环境中,它几乎能很快地找到食物并吃饱喝足;但对于人类来说,由于失去了立体视觉的帮助,我们在陌生环境中的寻找过程往往会困难重重。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在训练导盲犬时会特别强调对食物的定位能力的原因所在~ 而没有黄斑带来的另一个结果就是导致狗的瞳孔反射不同于其他任何动物…… 众所周知,瞳孔的大小会随着光线的强度而变化。当外界光线增强时,瞳孔会收缩来减少进入眼睛的光线数量;反之亦然,当外界光线变弱时,瞳孔则会放大以获取更多的光线。而这种根据周围光照强度的变化自动调节瞳孔大小的反射就被称为瞳孔反射,不同动物的瞳孔反射模式各有不同。
上图显示了人、狗、猫等10种常见动物的瞳孔反射情况 在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除了狗之外的其他动物都是“全黑全白型”——只有当外界光线为黑暗或强光时,这些动物的瞳孔才会呈现全黑或者全白的状态。而在中间区域内,它们都会呈现出一种深浅不一的灰色。这就说明外界光的强度对于它们的瞳孔大小有着显著的影响作用——而当外界光处于中间区域(明亮或微弱)时,所有动物的瞳孔都几乎保持不变。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当外界光照度较弱时,视网膜中央凹处的感光细胞仍能获得一定的刺激信号,从而使大脑能够产生足够的兴奋冲动来抑制双眼融合功能,此时双眼的视敏度仍然能够保持相当高的水平以满足我们对清晰物体的需求(一般说来,外界的微弱光亮下人类的双眼视敏度约为1/30D)….不过,随着外界光强的进一步减弱,感光细胞的兴奋程度也将大大降低,此时我们的视敏度也将会迅速下降,这时我们就需要动用瞳孔放大机制来弥补这一缺陷。 当外界光线为极暗时,虽然大部分动物的瞳孔都会放大到最大以便于接收更多光能为视网膜提供足够刺激,但这对于视力本来就差的狗来说是于事无补的——因为在黑暗中,无论是强还是弱的物体都能被狗捕捉到,所以此时的狗根本不需要动用瞳孔放大机制就能达到同等的效果!因此,为了便于区分,科学家们便给这种特殊的瞳孔反射命名为“负瞳孔反射(negative pupillary reflex)” —- 即只在一定范围内才会有反应的特殊瞳孔反射。正是有了这种特殊的瞳孔反射,我们才能从狗狗的眼中看到那黑黑的眼珠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