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孔雀鱼几个月?
小公孔雀鱼从出生后的3-4个月性成熟,这时公母可以混养,但公孔雀会追逐母孔雀,并做出要“骑”母亲的姿势(就是趴在母亲背上);5个月后,公孔雀出现婚姻色,体色变深变靓,此时达到成年最小个体,可以繁殖下一代了。 当然,以上只是普遍现象,也会有例外的情况发生,比如我养的这条2个月不到的公孔雀就已经有结婚色了…… 图中可见,公孔雀的体侧有一块明显的红色区域,这就是它出现的婚姻色——红印,通常越大的公孔雀越是有明显的红印。
当公孔雀健康、性成熟且具有繁衍后代的意图时,它会开始追逐雌性,希望配偶雌方卵细胞,进行体内受精,然后完成孵化过程。 如果没有找到合适对象,或是对方并不接受自己的追求,公孔雀也会暂时放弃,转而寻求其他异性,或自娱自乐……所以,在养孔雀的鱼缸中,我们有时能看到一对对的公孔雀“眉来眼去”,却就是没有“身体接触”。 对于人工饲养下繁育的后代来说,公母之间并没有所谓“纯种”“不纯种”之分,都携带有一半的遗传来自父母双方,因而也不会存在什么“质量”问题。
对于自然环境下繁育的后代而言,情况就有所不同了。由于外界环境复杂多变,气温、水质等多种因素都可能影响鱼的生长发育,使得部分基因突变的鱼儿难以适应外部环境而消失殆尽,从而使剩余的有利基因得到强化,形成我们如今看到的“品种”。我们在挑选宠物的时候会发现,相同环境、不同商家的鱼,可能形态上会有较大差异,也就是所谓的“品种”不同,其实也就说明它们所拥有的遗传基因不尽相同。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我们人类所谓“纯种”“不纯种”的分类并不是一个科学的标准,毕竟我们人类也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也是有基因突变的可能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