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柯基好难辨别?
需要明确一点认知:任何一只狗都不可能和另一只狗一模一样。即使双胞胎也有微妙的差异。 而柯基作为被人类长期选育出的宠物犬,在基因上已经和它的祖先威尔士梗有了很大的区别。两只是不是一模一样的两只狗狗是完全有可能的。再加上每个繁育者对于颜色的要求、对体型的控制都是有差异的(当然差异不会太大),所以两只相同血系的柯基也会存在细微的差异。 不过这种差异都是建立在“可识别”的基础之上。如果是纯血统的柯基且经过合理的繁育,差别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杂交或血统不纯正的话,差异就会很显著了。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一个定义——表型(phenotype)。简单来说就是基因表达的结果。而基因本身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是DNA分子上的序列,是通过遗传将某些性状传递给后代的分子构件。但是基因并不能直接决定性状的表达,它需要与其他分子相互作用,通过转录与翻译过程表达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产物,然后再对这些蛋白产物进行加工,从而最终获得我们肉眼可见的表达结果。而这一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营养等。因此同一基因在不同个体中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表型。
最后,回到正题。如何区分相似的柯基呢?我的答案是要结合两者的遗传背景、发育历程、生活习性等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才行。单纯依靠外表是比较困难的。 如果真的要分出高下,我认为还是要通过比赛的方式来定夺。不同赛种的柯基会有着不同的发育倾向性。比如斗牛犬型的柯基更容易胖;小鹿犬型的柯基会更加精致一些。所以可以通过体型、体型接近程度以及体态来分个高下。 当然了,如果是自家养的狗狗,这些外在的东西其实都没有必要那么较真。健康、快乐就好啦!
其实犬种的鉴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柯基犬也不例外。从国内柯基犬的繁育历史来看,最早接触柯基犬的繁育者大多是从国外或香港引进犬只,但价格昂贵,许多人都望而却步,于是就出现从日本或韩国引进低价犬只进行繁育的现象,这样就造成柯基犬的血统参差不齐。
日本、韩国的柯基犬大多作为伴侣犬饲养,往往不能进行繁育,造成纯种的柯基犬也存在各种种群缺陷。例如:被毛倒置、断背、外眼、口裂、歪头、咬合不良、肌肉不饱满、背部过长等等。这些缺陷犬被一些良知缺乏的犬商所利用,引入国内,进行非法繁殖,从中获取暴利。这样的犬只繁育出了大量血统混杂的后代,造成国内繁育的柯基犬质量严重下降,犬的外貌特征与纯种标准严重偏离。
另外,一些可耻的犬商还利用血统混杂的柯基犬与同品种血统、质量等不佳的犬只进行繁殖,造成繁育的犬只同窝犬之间的差异越来越严重。再加上某些宠物医院的配合,在繁育犬出生一个月以后给它们做美容,使幼犬看起来更加可爱,更易出售后,犬商甚至把一些刚满一个月的幼犬提前就进行过早的美容,幼犬的头、肢、背等特征还未来得及生长发育完全就受到过早美容的限制,更加影响犬只的外貌特征。把这样的犬只以所谓的“便宜血统”出售,更会严重误导和欺骗新手犬主。
其实,对于那些血统混杂的柯基犬是很好鉴别的。通常犬商出售的价格每只在2000――3000元人民币之间的所谓“血统犬”(注:如果犬商在你讨价还价以后,还肯降价出售,那基本可以确认所售犬只绝对不是血统犬!),往往就是血统混杂的低质量柯基犬。通常,出售这样的犬只,犬商常常会找种种借口要求不让你去犬舍参观,或是在不便于外人监督的场所进行交易。如果你去犬舍参观时,会发现犬舍中的犬只通常混有多种犬种,而且品种特征不明显、长相各异。
这样的犬只与纯种柯基犬相比较,在外貌上还是很容易鉴别的。血统混杂、低质量的柯基犬在特征上与纯种的好犬有如下几点差别:
1、被毛多为直毛或毛质稍粗,很少有优质缎毛。
2、头部狭长,多为长吻。
3、眼睛狭长或外眼,眼间距太宽或太近,耳根多外张或耳大过长,且直立,眼、耳与头型不能很好地配合。
4、背长,腰松弛,断背多见。
5、下腹及后臀处肌肉不够饱满,大腿内翻或膝关节偏内翻,膝关节弯曲过小或过大,足趾明显外翻,脚掌常呈四方形,脚底无弓度或弓度过小,多见弓形腿或X腿、神经质。
6、花斑颜色通常不十分鲜艳且不集中。
7、成犬的身高多在30厘米以下,体重通常在7――8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