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皮是哪个国家的?
沙皮(Chinese Shar-Pei)是一个起源于中国南方的犬种;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这种狗已经被训练用来狩猎和护卫了。 据记载,在宋朝时,这种小狗已经极有名气了。不过当时的沙皮是有体型的,应该跟现在的斗牛犬差不多大小。 直到元朝末年,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许多人口大量损失,为了补充劳动力,政府开始鼓励百姓家庭养蚕和饲养麻疯树(可以产油,供点灯用或做肥皂),由于这两个行业需要多人操作,于是人们把蚕和在缸里养,把沙皮小狗用藤筐吊起来培养。因为要不断地往里填进食物,所以沙皮从小就要不停地吃,因此它小时候长得特别快。但长大后就不怎么长个子了,四肢也很短。而且由于一直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它的皮肤会有一层厚厚的毛,显得特别粗糙。同时由于长期缺氧,它们很容易得心脏方面的疾病。但是,这些都没有影响人们对它们的喜爱。
到明朝中叶,沙皮已经成了皇室和达官贵人家的宠物。据说当年朱元璋就把沙皮送给外国使臣,以显国力强大。 清朝初年,皇宫内又大量饲养沙皮,后来流传到民间。到了清末民初,从广东、香港等地传入的沙皮开始在外国人中间流行开来。 在西方,人们最早看到沙皮是在19世纪80年代法国巴黎的一个动物展览会上。以后又在英国皇家动物展览会等看到了这种“奇怪”的小狗。 由于外观奇特的缘故,刚进入上流社会的沙皮受到了其他名犬的排挤。
然而,性格倔强的沙皮并不屈服于这种压力,经过不断地繁殖而不断发展壮大。到了20世纪初,沙皮已经是一种受人欢迎的家庭宠物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欧洲各国都在疯狂抢购各种肉类、罐头和粮食。当时在法国的中国人开办了许多餐馆和菜馆,供应法方所需的食品。这些中国餐馆里都少不了一个特殊的服务项目——喂猫。法军有不少士兵喜欢养猫,在中国餐馆里他们总能找到合意的猫食和保姆式的服务。于是,那些体型较小、长相怪异的沙皮就成了最受欢迎的猫。
1935年的上海,一家报纸曾报道过这样一条消息:“……有人看见两个德国兵用一把雨伞挡着雨水,而他们的伞下正是他们那只可爱的沙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向日本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后,由于日本本土大批人口死亡,许多牲畜也被辐射致病甚至死亡。战后,日本从西方国家引进了许多牲畜进行改良,其中就有沙皮,用以弥补战争中损失的畜牧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