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拉屎为什么分几次?
你以为狗狗拉完一次屎,下次还要等好久才拉吗?其实它们每次排便都是一次性完成。 不过,在排便的过程中,由于大脑的控制反射,身体会有短暂的僵硬和不便,所以就会将粪便撕成细条状或挤成球状,每次排便的“量”也就显得很少了。 当食物进入胃肠道后,首先要被肠道中的微生物定殖,然后才会开始消化、吸收。
当有便意时,动物会下意识地将粪便排入地下,由微生物将粪便分解,供自己呼吸用;同时也会防止自己的毛发沾上粪便,保持卫生。 而人类是杂食性动物,体内缺少能分解粗纤维的细菌,因此大便中粗纤维比例高,含水量少,比较干燥,难以冲散,容易粘附在马桶壁上。 与犬猫等食肉动物相比,人类消化道中用于消化的细菌较少,而用来吸收营养的蠕虫却比较多(如蛔目、绦目的寄生虫),这些蠕虫也需要依靠肠道内的微生物提供营养。如果直接饮用未发酵的粪便汁液,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引起腹泻。
吃入肚内的鱼肉、肉类等食物在胃内会被切成细段,经胃酸浸泡,再与小肠内的酶结合,才能慢慢被分解为可吸收的营养物质。 总之,不管是吃肉的宠物还是吃草的野味,它们的大便都没有经过充分发酵,含有较多的消化酶,是比较“原生态”的,因此都有一定的腐蚀性,接触后应及时洗手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