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八哥是什么意思?
“丑八怪”是人们对长得比较奇怪的人的称呼,现在多指长相不好的人(对丑的贬义)。但历史上对于“丑八怪”的评价可是褒贬不一哦! 《辞源》里关于“丑八怪”的解释是这样的—— “丑八怪”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中——“向之色思,如丑八怪”;宋代苏轼的《李花》——“淡妆浓抹总相宜,素肤清瘦成何状?此花真欲往,只恐是丑八。” (韩愈、苏轼可都是有名的文人,这么描述可见丑到何种地步才能被这样形容啊!真是触目惊心...)
但就是这样可怕的词,明朝文学家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却用其来称赞好学而又长相平凡的学子——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儒以资教诲,遂至京师,谒翰林学士孔公。孔公见我,语次及师道,且云:‘今日燕公(即永乐帝)差我去山西督邮,不久还京,若遇朱舜水先生,可令彼为之师’……别孔公,又谒谢升太常博士。升见我,大惊曰:‘闻子何如?’余答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况别二十馀日耶?’升大笑曰:‘人谓予为丑八怪,今观子气宇轩昂,真乃士别三日,果然刮目相看’” 因为宋朝的时候社会风气开放,所以“丑八怪”这个词并不怎么恶,反而有一些诙谐的意思在里面。到了明代,虽然人们对于容貌丑陋的人仍然带有一定的歧视,但是明朝文人的文章里已经少有贬低“丑八怪”的字眼出现了,像宋濂这样用“丑八怪”来形容平凡而勤奋的学子的情况也是有的。